热线电话:010-62530385 13301396967(微信同号) | 首页 | 高级搜索 | 网站地图 | TAG标签 | RSS订阅设为首页】【加入收藏
a>

人生思考(写作中)3、人生的意义是什么?

时间:2007-12-29 01:47来源: 作者: 点击:
黄亨煜 西三角人力资源网。2004年2月28日 大约是12岁的那年,生在浙南乡下的我到邻村去看露天的电影。城里的孩子可能不知道,在70年代初期,那是一个农村孩子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和期盼。 通常是三五个比较要好的邻居家的孩子成群结队地去看电影。记得那部影片叫《大浪淘

黄亨煜 西三角人力资源网。2004年2月28日

 

大约是12岁的那年,生在浙南乡下的我到邻村去看露天的电影。城里的孩子可能不知道,在70年代初期,那是一个农村孩子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和期盼。

 

通常是三五个比较要好的邻居家的孩子成群结队地去看电影。记得那部影片叫《大浪淘沙》,描写大革命时期知识分子的状况。影片中的其中有一个镜头,至今将近三十年过去,仍然能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。那是影片中的主人翁,一个年轻的知识分子,在经历大革命失败之后,乘轮船时的一个情景。当时,影片中的镜头是乌云压顶,海风劲吹,海浪翻滚,影片中的主人翁经历了大革命的失败之后,心情十分的沉重,大人生,对革命产生了迷茫,他在探索,在思考,在苦恼。。。。。。这时,从远处传来了画外音:“人,人的一生怎样才能过得更有意义?人的一生怎样过得更有意义?。。。。”

 

不知是怎么回事。不知道是由于我知识的贫乏?还是由于我的早熟?我的好奇?我不清楚,我竟然把这句话听进去了。当时这句话对我产生的影响和震动非常大,我好象是第一次听说还有这么一个问题。一下子把这句话给记住了。并且还似隐似现地开始思考这句话的含义。大概到了本科毕业五六年后,才觉得自己搞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。

 

古人说:“四十而不惑”,如今到了“不惑之年”,也应当把自己思考了近三十年的问题作一个小结。

 

最初,我是不明白“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”,我是从文革时期流行的少说中去认识认识的意义的。从十二三岁,我正在上初中,我读了许多许多的诸如《正光大道》、《洪南作战史》、《春苗》、《大刀记》之类的小说,我从少说中认识了“高大泉”、“高玉宝”这样的英雄,渴望着自己也能成为这一类人物;

 

1974年读初一的时,我所在的中学学习风气还很不错,但到了1975年读高中时,全国好象正在学习交白卷的张铁生,学习风气一下子就不行了。爱学习的我成了“书迷”、书虫”,行好还没有成为“走白专道路”的代表。仍然沉溺在我的小说中。到了1976年“四人帮”打倒了,全国的学习风气一下子有个很大的转变,我好象感到眼前一亮,觉得人生似乎有了希望,认真地开始学习功课。但那个时候,我们还是不知道“大学是可以考的”。到了77年高中毕业都差不都好几个月后才知道“大学不用推荐,可以直接考的了。”我记得自己欣喜万分,赶紧回到学校参加复习班准备考大学。考大学时间忙得很,大家都在紧张地复习,那有什么差不多周周有个考试,大家忙得不亦乐乎,那还有什么时间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啊。那段时间糊里糊涂地过,过得很充实的啊。

 

考上大学后,时间就机动多了。人生的迷茫又开始了。

 

也许,那时一代人的迷茫。1979年左右,有个叫潘晓的女青年,在《中国青年》杂志,发表了一篇文章,题为“人生的路,怎么越走越窄?》,《中国青年》杂志加上编者按语:说明这是一位青年的苦恼,希望大家讨论,并强调本次讨论不预先设定结论,欢迎发表各种不同的观点。从而一发而不可收,引发了我国有史以来影响最大的一次人生观问题大讨论。

 

这次人生观问题大讨论总的来说各种各样的观点都有,比较全面、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年轻人的思想状况,经过讨论得出来的、影响最大的结论,这就是“主观为自己,客观为别人”,这个结论的影响面是最广的。但可能触犯了传统的教义,《中国青年》杂志只好食言,对这次本来承诺“不做总结和评论”的讨论,作了评论性的总结。

 

其实“主观为自己,客观为别人”是一个普通的人的实实在在的心声!

 

人生本来并没有什么特定的意义。人是为了活着而活着的一种高等动物。

 

作为普通的人、平凡的人,他首先是要对自己、对家庭负责任,然后才谈得上对别人、对企业、对社会负责任。如果他对自己都不负责任,那么,他也不可能对家庭及社会负责任。

 

普通的人要对自己负责任,要使自己的生活能过得比别人好,他就要努力,就要奋斗。

 

根据马斯洛五个层次需要的理论,人首先要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、安全需要,然后才是社会需要、尊重需要,一直到自我实现的需要。也就是首先要有东西吃,有地方住,然后才会对人际的交往产生需求;有了人际交往之后,又希望自己能在人际交往之中得到别人发自内心的尊重,有了别人的尊重后,还会觉得不够,希望自己充实地生活,从而产生自我实现的需要。

 

人的需要产生人的动机,动机产生行为,行为作用与外界会产生结果。这种结果或者满足个体的需要,或者仍然不满足个体的需要。个体的一种需要满足后,另一种需要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,没有需要就不会有动机;没有动机就不会有行为。

 

个体为了满足自我需要产生的行为,在主观上确确实实是为了自己。所不同的是有些个体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低层次的需要;有些个体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高层次的需要。如果一个个体仅仅将自己的行为停留在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上,我们会称他为“庸俗”;如果一个个体能将自己的行为升华到高层次的需要层面上,我们称他为“高尚”;无论是庸俗也罢,高尚也罢,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,因而,人的行为“主观上为自己”从本质上来说是没有什么错的。

 

我们有什么权利指责那些,“上无片瓦之土,下无立足之地”的人,那些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、安全需求的而努力奋斗的人是错误的呐?是“庸俗”的呐?他在主观上不去奋斗,不去努力,难道靠别人去施舍不成?

 

当然,那些连生理需求、安全需求都还没有满足的人,为了他人、为了民众,为了自己的理念的实现,去努力、去奋斗的人是不平凡的人,是值得别人尊重的人。但这样的人在人群中毕竟是少数,我们怎么能要求大多数人都这样呢?不现实。

 

“主观上为自我,客观上为别人”这样的人在生活中绝对是个好人。因为他奉行了“双赢原则”,在对自己有利的时候始终没有忘记“别人的利益”,他自己的利益和别人的利益是完全统一在同一件事中的。

 

我们过去对别人的要求总是太高,太不现实。我们总是希望一个人能永远牺牲自己的利益去为了别人的利益。其实,要求别人的人自己也不见得都能做得到。

 

如果说,一个人在绝大部分时间内所做的事情,都符合“主观上为自己,客观上为别人”的双赢原则,然后,偶尔做一两次可能有损于自己,有利于别人的事,那么这个人在现实社会中就已经很好很好了。

 

我觉得我们作为一个平凡的人,能做到偶尔做点“损己日利人”的事就足够可以了。

 

我始终觉得人生本来并没有什么特定的意义。

 

如果一定要说有意义的话,那仅仅产生在需求层面的不同上。自然界中的动物,由于自然资源的有限,生理需要,安全需要往往都得不到基本的满足,不可能有第三层面、第四层面的需要,更不可能有第五层面的需要。

 

人类社会的不同在于物资生活的富裕,人的基本需要大多能够得到满足,因而,有可能会产生更高层面的需要。

 

也就是说,生命的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定的意义。人生的意义仅仅产生在与动物世界的比较中,具有相对的含义,没有什么绝对的含义。

 

如果你还没有能力能够让你自己及你的家人吃饱饭,那么你就不要胡思乱想了,赶快去想办法赚钱,让你和你的家人先有一口饭吃,然后有个地方住,胡思乱想只会让你浪费时间!浪费精力!没有任何的意义。

 

如果你和你的家人能吃饱饭,吃了今天有明天,吃了明天有后天;或大或少总有一个在法律上属于你自己的地方住,你就别老是瞎折腾了。物资的欲望是无止境的,什么叫富裕?我只知道什么叫贫困,但却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富裕。贫困是说得清楚的事,是自己能够承认的事;富裕是天外有天、山外有山的事,是一件无法让人满足的事。

 

只要吃得饱饭,有个地方住;吃了今天不会担心明天,住了今天不会担心明天,你都可以认为自己是“富裕”的了。反之,钱多了的人更想钱多,百万富翁还总是觉得自己很贫困。

 

人生是一个过程,是一个生命体验的过程。既然有机会来到这个世界,不要轻易地放弃自己的生命。温饱之后,不要成为金钱的奴隶。物资的欲望永远没有止境,追求物资,你的心会很累很累。不要忘了,要调整自己的需求层面,也许你会过得更加的愉快。

(责任编辑:admin)
更多
顶一下
(1)
50%
踩一下
(1)
50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发表评论
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,严禁发布色情、暴力、反动的言论。
评价:
表情:
验证码:点击我更换图片
发布者资料
ROY196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: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:2008-02-27 09:02 最后登录:2008-02-27 09:02
栏目列表
推荐内容
版权所有北京西三角人事技术研究所
Copyright (C) 2004 21hr.net, All Rights Reserved
建议您的分辨率调至1024*768可正常浏览本